时间:2022-09-08 23:32:07 | 浏览:721
让绿色发展“壮”起来,让生态环境“美”起来。
5年来,韶关曲江区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进”的作为、“变”的举措、“优”的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谱写曲江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如今,曲江山青水绿天更蓝,一幅壮美的生态环境画卷,正以更加饱满新颖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曲江坚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规划红线,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努力建设功能完备、宜居宜业、人人向往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全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并稳步趋向良好。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近5年来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达标率分别是2017年85.1%,2018年92.66%,2019年93.70%,2020年96.54%,2021年上半年98.3%。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苍村水库水质稳定达标,维持在Ⅱ类水质的保护目标状况,水质优良。2021年与2016年水质状况比较,北江河白沙段、石角河、樟市河、苍村水库水质均持续保持较好状态,属地表水二类水质,达到目标水质要求。
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全区通过强化固定污染源排放、推进高污染燃煤锅炉整治、开展扬尘治理、散乱污整治、加强露天焚烧管控等一系列措施,城区空气质量状况明显改善。2020年空气优良率较2016年优良率上升了3.66%,优良天数增加了9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细颗粒物6项年平均浓度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较2019年,6项指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空气质量有较大好转。
水质量稳步提升。对苍村水库(城区饮用水源)库区及水源地加强联检和规范化建设,每月苍村水库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水质状况优,水源地保护良好。狠抓源头,严控新污染源,以北江河为重点强化水环境专项执法,严查破坏水环境违法行为。提高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列入配套任务规模化猪场254家,已通过验收243家,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7.6%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67%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达100%。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全区1151个自然村中873个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完成率75.85%,其中72个纳入市政管网,283个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518个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后资源化利用。
土壤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采样基本完成。加强污染源管理,严格执行涉重金属新建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坚持新增产能和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原则,加大整治力度,基本完成产业提升重点工程17家,加强涉重金属企业的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工作,有计划开展关、停、转、迁工作,淘汰落后涉重金属企业11家。加强耕地安全建设,积极建立农业示范性基地。编制《曲江区耕地安全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在樟市镇建立20亩水稻—花生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完成15000亩耕地安全利用工程建设,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委托第三方完成全区106个工业固废堆场排查。利用中央山水林田湖草专项修复资金和中央污染资金积极开展污染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
水利工程建设稳中有升
近5年来,曲江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至今,积极争取到位水利专项资金1.56亿元。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稳步提升。投入资金1.02亿元,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惠及人口10.7万人;完成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及29条省定贫困村通水入户工作,受益人口5.7万人。投入资金4735.58万元,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涉及全区8镇31个行政村159个自然村,2020年底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域农村自来水全覆盖的目标,农村饮水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中小河流治理稳步改善。2017年以来,分年度完成全区6个河段的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总投资约7915.26万元,治理河道长度36.18公里,保护耕地1.84万亩,保护人口1.32万人,全面解决河道行洪通畅,受洪水威胁严重、洪涝灾害较频繁的重要河段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治理河道改变镇容村貌、人水和谐的环保效果有效显现。
全面推行河长制稳步实施。切实加强河湖管护和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建立实施河长制7项配套制度,全面履行“双总河长制”,区镇村三级河长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形成河长巡河常态化格局。“清四乱”“五清”整治有效推进,34宗“四乱”问题完成整改并销号。完成马坝河城区段、城西段20公里万里碧道建设,完成14条河流288.55公里、3座水库42.1公里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摸清河砂资源储量,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采砂规划(2021—2025年)编制;加强水土保持长效机制建设,完成曲江区水土保持规划(2019—2030年)编制。
生态环境修复稳中有进
绿色矿山环保成效显著。全区累计投入资金8900万元,其中“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2020年广东生态修复十大样板工程”。同时项目所采用的“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技术”,获得2019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区已完成绿色矿山建设6个,全面推进大宝山多金属矿、瑶岭钨矿2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自然生态及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争取中央专项修复资金1.55亿元,在建项目9个,完成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221.52亩、耕地安全利用及修复示范2.3万亩、117个自然村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5.06万立方米的污染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纯桉树林林相改造633.7亩、6000株松材线虫疫木处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曲江区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中,获评“优秀”等次。曲江区2020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957.86公顷,城区开放性公园及公共休闲场所26个,公园面积达226.98公顷,3项数据与2016年同比分别增长130.33公顷、24个、91.04公顷。
森林资源管理稳步发展。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强化森林资源利用管护,实行林木采伐流程“阳光”公开,有效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益。持续推进绿美南粤、全域创森行动,2017年以来,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3.09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5.56万亩,完成乡村绿化美化52条,建设3个绿美古树乡村。小坑镇成功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小坑镇上洞村成功创建首批“国家森林乡村”,罗坑镇中心坝村、小坑镇汤湖村、樟市镇芦溪村3个村荣获“广东省森林乡村”称号,白土镇界滩村古樟树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树”。国家级罗坑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沙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79万公顷。2020年末全区森林面积12.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4.5%。
【全媒体记者】唐音
【通讯员】唐忠祥 谭雪贵
【作者】 唐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今天中午,受强对流天气影响,京广线K209、K1295、K769和T179列车班次在韶关火车东站停运,共计3040名滞留旅客亟待转运。浈江区在收悉相关情况后,区委书记陈来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市交通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和市公交汽车公司开展
11月10日下午,韶关市曲江区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曲江区委书记罗海俊出席会议并讲话,该区四套班子成员及人才委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参会。会上,曲江区委副书记吕小辉领学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了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曲江区卫生健康
“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这是诗人白居易对蒙顶山茶的赞誉而说到蒙顶山茶就不得不说到它的承载地—— “蒙顶山”。蒙顶山位于雅安市名山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四川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与文化遗产,也是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